撸袖创新,鼓足文明前行的风帆
“上班带雨靴,下班一身灰”。想起搬迁之前的老村环境,山东临淄白兔丘北村的木工李建民仍然心有余悸,因为道路泥泞,每天上班要背上雨靴,到了厂子后再换上工作鞋,道路两侧堆满了秸秆堆、瓦块堆,站在路东口望不见路西头。
如今的白兔丘北村户户种草、家家养花,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乡村美景,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文明家园、省级文明村。“在我们村住着真是太舒服了,农村也不比城里差嘛!”白兔丘北村的村民笑开颜。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临淄模式”,拉开了“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今年6月24日至25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淄博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白兔丘北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位一体”总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这些新成就、新经验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群众福祉来进行,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让白兔丘北村村民和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奋进。
紧盯问题谋创新 从城市到乡村的美丽之旅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的美怎么体现?重点体现在“外在美”与“内在美”。
创建文明城市是各种创建活动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活动,助推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农村则一直是精神文明建设比较薄弱的环节,补齐这个短板,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大亮点。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饱含对农村和农民的深情,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各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通过移风易俗、改造乡村、共建共享,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形成了以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农村文化广场为重要载体和以城乡共建精神文明为重要途径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工作格局。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每年都要选择工作基础扎实、工作成效显著的省(区、市)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的占比分别为28%和56%。今年,中央文明委将评选表彰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一个个美丽乡村,宛如一幅幅美丽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呈现。
贴近群众谋创新 从“三大创建”到“五大创建”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任务,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基本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创建者们慢慢体会到一个行业线长点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齐头并进,于是决定在行业中先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三大创建”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怎样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出彩出新出成效?怎样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文明家庭创建和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力度。从2016年开始,我国每隔两年开展一次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2016年12月12日,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为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了 300户文明家庭。前不久,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评选表彰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的通知》,并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了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对广泛开展全国文明校园创建作出全面安排。
今年3月21日,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将各地创造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在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的基础上,上升为普遍性指导性的工作要求。明确提出,把原来的“三大创建”拓展为包括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在内的“五大创建”,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载体,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着眼发展谋创新 “互联网+” 精神文明建设插上翅膀
群众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设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据有关数据,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没有错过互联网的“东风”。
江苏“南蔡乡创文微信群”的群成员,每天都会分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好人365”成为网站的品牌栏目;“文明随手拍”“公益微传播”等一系列网上网下结合开展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有声有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地方都将“互联网+”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发挥其移动便捷和参与互动性强的优势,从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着手,精心打造了许多文明微品牌。同时,众多网友依托手机移动终端,对于文明创建工作有了真正的了解。
得益于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培育更加强劲有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影响更加广泛,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拥抱”互联网,真正做到了“1+1>2”。
如今,精神文明战线工作者们,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宽的视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